【暑期社会实践】信息工程学院深入陕西富平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引领绿色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4-07-31 评论【0 浏览【
【字体:     

为引导广大青年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7月23日至26日,信息工程学院“柿”业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围绕宣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参观革命旧址、调研基层产业、走访劳动模范、调研产业振兴等主题,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谱写青年担当之曲。

开创“柿”业新局,奏响红色血脉赓续之曲

追寻足迹悟思想,挺膺担当建新功。实践团来到富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习仲勋纪念馆、习仲勋陵园和习家大院,追寻先烈足迹,传承革命薪火。

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从“烽火陕甘”“纵横西北”“国事春秋”“主政南粤”“勤政岁月”“海纳百川”六个篇章深入了解习仲勋同志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追寻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历程,深受习仲勋同志“天天战斗,天天快乐;奋斗一生,快乐一生”的精神鼓舞。

实践团成员深刻领悟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以习老精神为标杆,坚持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创新勇气,以饱满的爱国主义精神,投身国家建设的时代浪潮之中。

领略柿子文化,传唱劳模精神弘扬之曲

创新飞跃,劳模匠心。富平县第五届劳动模范、县人大代表、富平县柿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石华丽生在曹村,长在曹村,干在曹村,20多年来一直干着一件“柿”,她将瓦罐柿饼推向市场,将柿子文化传递给每一位消费者。

实践团走访华丽柿子专业合作社,参观富平尖柿非遗传承馆,沉浸式学习柿民奋斗史,了解柿饼生产的全过程、从过去到现在一代一代农户加工柿饼的方式和流程;参观晾晒柿饼的厂房,深入了解柿饼的加工和生产;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为传播柿子文化,服务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企业负责人寄语实践团成员用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引入更为实用的技术与信息,发展特色产业。

延伸柿子产业探索农村电商推广之曲

乡村全面振兴,电商大有可为。为探寻电商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经验,实践团深入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公司,通过与企业创始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乔彬彬座谈交流,全面了解其团队从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模式,到微商、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型电商模式等各个风口下的发展历程。

从2006年成交富平柿饼第一笔网络订单,到2017年签约富平柿饼第一笔千万大单,再到如今与苏宁易购等多个平台合作,打响“富柿”“喜柿”品牌等,新农人持续探索电商和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乔彬彬表示,十多年来,电商风口一直在变,但其影响人生活方式的本质不变,深耕品牌、服务人民,新农人一直深耕“柿”业。

此外,乔彬彬也寄语实践团成员,要深耕专业领域,未来将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知识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浪潮中,按下农村电商发展“快进键”。

调研柿农生活,演绎调查研究深耕之曲

富平柿子,甜蜜中国。为进一步调研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实践团实地走访曹村镇柿子种植农户,实地考察当地尖柿种植情况,了解种植养护知识,与当地农民进行深入交流。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到从传统的种植模式到如今的电商销售模式,柿子产业见证了富平经济的变迁。同时,还对暑假返乡的大学生进行调研,了解特色产业发展对其返乡工作意愿的影响等。

通过调研活动,实践团对当地特色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确“人才+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地位。实践成员们纷纷表示,未来要学以致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引领绿色振兴。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团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科学论断,更全面认识到产业发展是推动“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密钥。信息学子将始终坚持勤学善思、广泛实践,用实际行动感恩乡土,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有所作为。(信息工程学院 夏晶晶、朱春燕/文图 解圣霞/推荐 朱建泉/审核)

    上一篇 【打印】     【收藏】     【关闭】

下一篇    

 
 
进入编辑状态